餐饮商家被迫卷入外卖补贴战 苦不堪言求生存!史无前例的外卖大战在周末达到高潮。美团推出“0元外卖”红包,淘宝闪购提供“1天5顿全包”和“满18减18”的优惠,京东每晚发放10万份16.18元小龙虾。消费者热情高涨配资知识平台网,纷纷下单,冰箱里塞满了食物。周六晚上,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创下1.5亿新高,淘宝闪购日订单量也突破了8000万大关。
用户笑了,骑手涨薪了,但商家们却感到压力山大。米粉店老板娘徐婷每天忙得不可开交,单个平台的外卖单量一度暴涨10倍,她常常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。奶茶商家李斌情况更糟,店里雇了6个员工,也要工作到凌晨2点多才收工。扣除各种费用后,一天的利润只剩400元。放弃这“赔本买卖”也不容易,他只能希望命运能对他好一些。
包子在大学附近开了一家鸡公煲小馆,参与外卖大战是被平台区域经理说服的。起初她并不感兴趣,但听到街尾麻辣烫店活动后单量翻倍的消息,她决定尝试。生意越来越冷清,门店流水连年腰斩,她不得不考虑做外卖。艾莎的日料店因外卖大战受益颇丰,但她的好日子没持续多久。6月后,平台补贴缩水,商家需承担更多费用,越来越多的商家被卷入漩涡。
糖糖刚开店不久,就发现自己的双皮奶被挂上了“满12减10”的活动,算上配送费、物料成本,完全是赔钱。她联系区域经理质问,但对方迟迟不回复。餐饮行业本就是体力活,商家根本没空盯后台,而区域经理有单量压力,随时可能发生的“背刺”让人防不胜防。
徐婷的店里忙碌起来,但看到热闹的场景,她却直叹气:都是虚假繁荣。原价19.8元的米粉,顾客实付9.9元就能吃到,扣除各种费用后,她到手不足1块。她去投诉,但毫无水花。品牌方的一大收入来源是向加盟商兜售食材、外卖袋等物料,单量越多越好。总部认为能赚一两块就很不错了,现在外卖已经是刚需,能把单量、店铺排行冲上去,加盟商再去诉苦显得“既要又要还要”。
蕾蕾在县城开了十年甜品店,原本不担心外卖抢生意,但最近街道接连开了四家奶茶店,清一色投入“外卖大战”。看着骑手们进进出出奶茶店,提着跟自己店里差不多的手作奶茶,蕾蕾心里很不是滋味。她不想再坐以待毙,咬咬牙“打不过就加入”。
李斌看到外卖大战带动整个奶茶行业迎来约20%的销量增长,中国外卖市场日均订单量从5月的1亿单翻倍到2亿。锦城组建了几个500人的“羊毛群”,发现群里很多人平时在家吃的人,被这场大战拽进外卖的坑里。大家拿出抢机票、抢酒店的气势抢外卖券,目标明确——先抢耐储存的产品,然后按需订好每日午、晚餐,最后才是囤奶茶、咖啡等饮料。这种用户心理对商家们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。
徐婷的米粉店几乎天天爆单,但这些订单全是“新客”,她明白这些顾客只是来薅9块9羊毛的,成不了回头客。堂食和外卖的占比从原来的3:1变成了1:7,这让徐婷精心装修、高价供养的店面像个笑话,也让她越干越累。她担心老顾客的低价消费习惯会被“惯”出来。
艾莎的日料店高消费的外卖订单减少,一些经常来堂食的熟面孔开始线上下单、线下自取。外卖点更便宜,但低价吃多了,顾客会觉得餐品就值这个价。推广费用增加,三个平台的“房租”都水涨船高。有些单位离家近、自己爱做饭的人,一旦补贴退潮,他们还是会回到原来的生活里。
李斌的店还没回本,但烧钱游戏一次比一次猛配资知识平台网,亏损反而加大。他决定月底把店甩卖出去,虽然不知道不干餐饮还能干啥,但他不想继续沉沦。
富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